“南华又庐”建于光绪三十年(即公元一九零四年)距今己有近百多年的历史,是梅县最大的客家民居。其建筑造型独特;亭台楼阁俱全,雕龙画风,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。
该围屋外观宏伟,气势不凡,占地面积10,000多平方米。屋内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堂,二横共八堂,左右两侧各四堂(左边中、兴、伊、始,右边长、发、其、祥),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、厨房二座(左右各一座),屋背后有果园,种有各样优良的岭南佳果。右边有花圊,建有莲池、石山、奇花异草。全屋总共有118间房,大小厅堂几十个,人称“十厅九井(天井)”。因创建人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,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,则拥有八厅八井(天井),加以上、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,这就是所谓“十厅九井”的来由。 围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,其实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联体,所以俗有“屋中屋”之称。创建人的儿孙后裔计有100多人,已分布海内外(美国、印尼、加拿大、台湾、澳门和香港)各地,有多名博士、学者和企业家。
“南华又庐”凤景秀丽环境幽雅,慕名观光者众多,近年来还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前往考察。“南华又庐”的创建人潘祥初是有名的侨商。他17岁就飘洋过海,到印度尼西亚谋生。后积累了一笔资财,回到香港与他的族叔合资开办“万通安记”,兼营出口、汇兑与旅店,一时成为香港有名的钱庄。潘祥初发家致富后,积极扶持本乡子侄,使其家乡出了好几名侨界臣子。他热爱自己乡土,与堂叔潘立齐合资兴建“毅成学校”(今“安仁学校”),承担学校办学费用。他同时捐资在家乡建造两座铁桥和横贯全村的三合土村道,后又与潘立齐合资在圩场上兴建16间两层楼房的店铺,将租金作安仁学校经费。 潘祥初与著名的爱国诗人——丘逢甲过从甚密,丘曾写诗赠潘祥初,诗云:“大隐在城市,天南见此人。我来沧海上,相遇粤江滨。谈笑情文古,交游意气真。为君吟赠句,一棹五洲春。